买翡翠的人,不外乎,以下三种。
第一,自己佩戴使用。这种需求,占了翡翠消费总需求的75%;
第二,送人,这种需求,占了翡翠总需求的20%;
第三,真收藏,以及投资,只买高档的。这种需求占了翡翠总需求的5%。
不管你是处于何种想法或目的,关于翡翠的这些说法,在行内是什么意思呢?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。

翡翠常见行业术语(一)
(一)翡:翡翠中的红颜色部分。其致色原因可能有两种:一是由于原生翡翠矿石中含有微量的锰元素所致,这种翡翠一般是紫红色;二是由于翡翠原石在风化过程中,其中的铁元素变成氧化铁(Fe2O3),`并沉积在翡翠的裂隙或孔隙中,从而使翡翠呈红或黄色。
(二)翠:指翡翠的绿色部分。绿颜色是由于含有微量铬元素所致。绿色是翡翠之宝,在决定其经济价值时占有很大的比重。
(三)春:指翡翠中的蓝紫色部分。又称紫罗兰,是较受人们欢迎的颜色品种。
(四)癣:指翡翠的黑色部分。主要是由于翡翠中含碳或磁铁矿所致。
(五)绺:是指翡翠中的裂纹或裂痕。大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而产生的,但也可产生于开采、搬运、加工和佩戴等过程中。选购一件翡翠饰品,应避免绺裂。绺裂处易伤残破损。
(六)水头:即透明度。水头越好,透明度越高,表面反映晶莹亮丽。反之,干涩不透明即为水头差。
玉石界习惯的标准是:一分水:指3mm厚的材料呈半透明状;二分水:指6mm厚的材料呈半透明状,具有二分水的翡翠如其他方面达到很好的表现,就为上品了。
(七)照映:指翡翠中绿色和水之间的相互印染关系。照映晶莹的为“灵”,反之为“死”。如何观察有无照映现象:将一块翡翠饰品迎光源观察时色彩并不浓艳,但顺光线正常看时,色彩饱满,即为照映。
(八)翠性:又称苍蝇翅,指光从硬玉矿物解理面反射而产生的丝绢状闪光效应。翡翠组成的矿物颗粒越大,翠性也就表现越明显。翠性越大,反映品质越不好。反之为好。
(九)地(底):即翡翠质地,这是经常使用的一个行话,地(底)就是指翡翠的种质和品质。它的好坏主要由结构、透明度和含杂质的程度决定。翡翠常见的地(底)有20多种。最好的品质称为“玻璃底”,其次为“冰底”。总之翡翠的地(底)子越好,品质也就越高,再者,地(底)子也最直观,最容易观察。
(十)坑: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,起源于开采的坑矿,有文献中将其说成是表示翡翠在地下埋藏的时间,老的称老坑,新的称新坑,老坑翡翠质量较好,新坑翡翠质量较差。
(十一)石花:指翡翠中密集堆积在一起的透明度差的白色斑块。香港人称其为:“饭糁”取其形象似干巴的米饭粒。一件翡翠饰品中石花越多,价值越低。
(十二)福禄寿:也有叫:“桃园三结义”。它是指一件翡翠的原料或成品上同时出现红、绿、紫或蓝三色,具有这一特征的翡翠罕见,深受行家喜爱。也因此,造假特别多,要谨慎选择。